# 《非暴力沟通》
作者:马歇尔 卢森堡
# 第一章 让爱融入生活
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,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、感受和愿望,有意识地使用语言。
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、感受、需要和请求。它鼓励倾听,培育尊重与爱,使我们情意相通,乐于互助。有些人用非暴力沟通理解自己,有些人用它改善人际关系,还有人借助它改进工作。在世界各地,非暴力沟通被用来协调各个层面的争论和冲突。
# 第二章 是什么蒙蔽了爱
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,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。
如果一个人选择新的生活,是为了追求幸福,而非为了逃避惩罚,那他的行为就符合所有人的利益。
人们越是习惯于评定是非,他们也就越倾向于追随权威,来获得正确和错误的标准。一旦专注于自身的感受和需要,我们就不再是好奴隶和好属下。
# 第五章 感受的根源
我们把愿望说得越清楚,他人也就越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。例如,乙可以这样表达她的愿望:“他们取消了合同,我很不高兴,因为我想重新聘用我们在去年解聘的员工。”
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。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。
许多人认为,爱情就是牺牲自己来满足爱人的需要。
在恋爱中,我无法忍受丧失独立性。如果恋人过得很糟糕,我就会认为自己做得不够。我可能会由于不堪重负而提出分手。
在这个阶段,我们乐于互助。我们帮助他人,是出于爱,而不是出于恐惧、内疚或惭愧。
# 第六章 寻求帮助
我们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。如果我们的意思含糊不清,别人就难以了解我们到底想要什么。有一幅卡通画描述的是一个人掉到了湖里。在湖中挣扎时,他冲着岸上的狗喊道:“快去求助!”在第二幅画中,这只狗躺在精神病医生的诊断台上。这个故事反映了人们对于“帮助”的含义可能存在不同的看法。
非暴力沟通是用来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。
我们告诉人们,为了改善生活,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。我们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,而借助具体的描述,来提出请求。
# 第七章 用全身心倾听
可是,倾听意味着全心全意地体会他人的信息 —— 这为他人充分表达痛苦创造了条件。有一句佛教格言恰如其分地描述了这种能力:“不要急着做什么,站在那里。”
当他人遭遇不幸时,我们常常急于提建议,安慰,或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。为了倾听他人,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,全心全意地体会对方。倾听他人有助于对他人的理解和接纳。
# 第九章 爱自己
我希望,我们的改变是出于对生命的爱,而不是出于羞愧或内疚这些具有负面影响的心理。
因为“应该”意味着我们别无选择。这使我们感到无奈和沮丧。同时,又心有不甘,不愿屈服。
经常责备自己、强迫自己将使我们“更像椅子而不像人”。非暴力沟通认为,对他人的指责反映了我们遇到了挫折 —— 他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需要。如果我们指责的那个人恰好是我们自己,那么,言下之意是:“我的行为不符合我的需要。”我相信,如果我们专注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以及得到怎样的满足,我们就更有可能从自我评价中获益。
不论它们是忧愁、失望、恐惧、悲伤、挫折感或别的 —— 其目的都是推动我们去满足需要和追逐梦想。
感到遗憾是难免的。但它能帮助我们从经历中学习,而无须责备自己。
# 第十一章 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
- 如果一个人做的事情会伤害到自己或他人,那是因为他不够成熟。为此,他需要得到帮助。
# 第十二章 重获生活的热情
沮丧是因为一个人处于激烈的内心冲突之中,无所适从。
工作,留在家里(观察);我有点心灰意冷(感受),因为我看重成就感(需要)。我想,我现在也许可以去找份兼职(请求)。
我们不再试图分析自己或他人有什么毛病,而是用心去了解我们的需要,这样,我们的内心就会逐渐变得平和。
# 第十三章 表达感激
- 我们最大的恐惧不是我们不够完美,我们最大的恐惧是我们无比强大。